一、印度的军用摩托车叫什么名?
印度的阅兵摩托车是 Royal Enfield牌摩托车,翻译成中文可以叫 皇家恩菲尔德, 排量499c。
Royal Enfield是英国上世纪的摩托车老牌子,在1893年成立,在1901年正式制造机动摩托车。在五十年代的一次业务扩张中,Royal Enfield在印度设厂。七十年代开始英国摩托车工业沦亡,反而远在印度的Royal Enfield兴盛起来。
二、国产军用摩托车有哪些品牌?
宝马R75,德国宝马所有摩托车车型中,宝马R75是最有名气的,这款车排量
哈雷戴维森WLA,二战时期欧洲战场硝烟弥漫,哈雷戴维森WLA经常在枪林弹雨中穿行。
诺顿WD16H军用摩托,诺顿是英国品牌,
川崎摩托,川崎目前是日本第四大摩托制造商,
三、过去国产军用摩托车名称?
在1951年7月8日我国成功仿制出了尊达普K500型摩托车,同年该型摩托车被命名为了“井冈山”型摩托车。
“井冈山”型摩托车是新中国正式生产的第一款军用摩托车,由于是逆向仿制产品,再加上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井冈山”型摩托车的性能和原版有不小的差距,在1951年10月“井冈山”型摩托车开始正式量产。
南京第三汽车制造厂和北京汽配六厂负责该型摩托车的生产任务,在1953年“井冈山”型摩托车的产量达到了1000辆,由于“井冈山”型摩托车有很多的小问题没有解决,在1954年我国开始生产长江750摩托车代替“井冈山”型摩托车,1954年“井冈山”型摩托车正式停产,其总产量在3000辆左右。
四、德国,二战,军用,摩托车,的,介绍?
有宝马R12、R35、R71和R75,除了宝马R35为中型摩托车外,其余均为重型摩托车。宝马R35配备14马力单缸风冷发动机,而其它几种动力都在22~26马力之间,配置双缸风冷发动机,排量0.75升,四速带倒档变速箱。宝马系列摩托车中,以宝马R75最为著名,该车从1940年一直生产到1944年,排量0.746升,采用26马力双缸风冷发动机,四速(带倒档)变速箱,最大速度可达95千米/小时。前轮为机械刹车,后轮为液压助力刹车,悬挂为伸缩套筒式前叉。武器有时是1挺MG34机枪(安装在挎斗前方),有时则干脆是在挎斗上搭载1门野战迫击炮。该车在德军中装备有16000辆之多,它在条件恶劣的北非战场和苏德战场上以良好的可靠性博得了官兵的喜爱。
1942年10月,德国《德意志车辆》杂志中刊载的聪达普军用摩托的宣传画,图中一辆KS600正在为前线运送弹药
五、有没有2吨重的巨型军用摩托车?
更新,前两天看到了一个现在德国用苏联二战坦克发动机造的侉子……叫凯瑟琳大帝或者哈泽尔坦克摩托,重量超过4.7吨
关键词摘取的话勉强算是巨型,军用,摩托车
下面是链接
摩托车是为了通过性和轻便才用的,为的就是轻和快
重点是2吨的摩托倒了你怎么扶起来……
这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存的日本自卫队用的川崎越野
除非是给高达设计的……但是两吨又太轻了,怎么不得200吨起步
我随便搜了搜,旗舰滑翔也才410kg……
以上是俩轮的,再看看侉子,不用考虑扶车的问题
新款的650才365kg,长宽高分别为2235,1655,1070
如果用侉子造成放大两倍的版本……还不如开个卡车了
六、军用三轮摩托车型号?
长江750军用边三轮摩托车现在已经不生产了,IH600B型军用新型边三轮还在生产,不过你通过正常渠道很难买到,上网看一下二手的,长江750的价格大概在13000元左右。
七、军用褥子的尺寸?
被套(通用)150*200CM。
一般被套(陆空被)150*200CM、防潮褥子90x196cm、加长被150*210CM,床单120*200CM,枕套48*74CM。
适合学校上下床、1M(3.3英尺)单人床、简易午休床。
说明:市场上有150*215CM(厂家理由是缩水考虑5CM)。
军用被特点(不包括学校定做的):
1、吸湿性:军用棉被作为纯棉织品,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纤维是可向周围的大气中吸收水分的,所以用纯棉做成的军用棉被接触到人的皮肤时,就会使人感到柔软而不僵硬。
2、保湿性:由于棉纤维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热传的导系数是极低的,又因为军用棉被中的棉纤维本身具有多孔性,弹性高优点,纤维之间能积存大量空气,空气又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所以,纯棉纤维纺织品具有良好的保湿性。
3、耐热性:纯棉织品耐热性能良好,在摄氏110℃以下时,只会引起织物上水分蒸发,不会损伤纤维,由此提高了军用棉被的耐热性能。
4、耐碱性:棉纤维对碱的抵抗能力是比较大的,即使是在碱溶液中,也不会发生被破坏的现象,这样的话军用棉被就能被很好的利用了。
5、卫生性: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和含氮物与果胶质。军用棉被作为纯棉织物,经过多方面查验和实践,与肌肤接触是没有任何刺激的,也不会产生负作用,对军人来说是比较适用的。
八、军用喇叭的疑问?
军号过去却是我军的制式装备,用于近距离传令用。
集结号是一个专用军事术语,在部队中是存在的。其实军号的命令是根据军号所发出的声音来分辨的,有我们所熟知的冲锋号,起床号,熄灯号等等。后来到60年代吧(不敢确定具体时间)我军取消军号,改用哨子,沿用至今。那是我军的正规化是完全模仿前苏联的后来于苏修决裂所以取消了许多东西,军号就在其中。但是在信息化作战的今天,军号仍有他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己方指挥系统被敌方强电子压制而失效的时候,军号就是最有效不受天气,电磁干扰的通讯设备,跟旗语有着异曲同工的妙用。我在环球时报上看到过一篇报道,说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军个别部队恢复使用军号,不知是否属实。我的回答完毕,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九、军用食品的特点?
野战食品的特点是:①主、副食组合配套,营养素构成合理,口味大众化,原料来源广泛。②初步形成陆勤野战食品系列,保障陆军不同兵种的需要。③全部采用软包装,减轻重量,缩小体积。
1986年后,围绕着第二代野战食品的几项分题,开展了861单兵口粮(高原部队边防巡逻专用食品)、侦察兵食品陆勤系列野战食品90压缩干粮、94脱水米饭、脱水面条、军用蔬菜罐头的研究。
十、军用礼帽的由来?
大檐帽,也叫大沿帽,是一种圆形、有檐、平顶、边沿较大的军帽,在有关文件中这两种称谓都有。民间还有叫“大盖帽”“大壳帽”“大顶帽”的,甚至在正式文件中也看到过“大盖帽”的叫法。按说大檐帽的“檐”是屋檐、房檐的意思,而不是指帽檐,因为大檐帽的帽檐并不大;而大沿帽的“沿”指的是边沿。所以这两种叫法意思都差不多。笔者1984年在总后军需生产管理部参加新式军服(85式)组织生产时,有关部门确定大檐(沿)帽统一称大檐帽。
大檐帽作为军帽源于19世纪初西方列强军队。亚洲最早出现大檐帽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军服改革,设计了第一种帽(圆筒式)和第二种帽(圆筒式向大檐帽的过渡)。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的“三八式”军服,军帽帽顶和帽沿进一步加大,大檐帽正式定型。
清末北洋新军改革军制,军服借鉴东西方列强,其中受东邻日本影响更大。1911年3月,辛亥革命前夕,新军军服又作了调整,官兵操服(常服)帽改为大檐帽,样式与日本“三八式”军帽相仿,也奠定了此后中国军队大檐帽的基本样式。武昌起义时,革命军就是戴着这种大檐帽。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参加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平江起义等武装起义的国民革命军官兵,都是戴着大檐帽,但是都摘掉了青天白日帽徽。由于当时没有别的帽子替换,有些官兵起义后还戴了一阵子大檐帽,有的还戴着上了井冈山,但这些大檐帽不是我军的制式军帽。革命战争时期,我军的制式军帽先后有红军帽、八路军(新四军)帽、解放帽等。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军于1950年统一装备50式军服,全军干部、陆空军战士不分男女夏季均戴大檐帽。这是我军正式装备的第一款大檐帽。50式军服在很大程度上受苏军影响,大檐帽样式就为仿苏式,棉平布制作(团以上干部和海军舰艇部队为呢料),陆、空军草绿色,海军藏蓝色,夏季套白色帽罩,均为黑色帽檐和帽带。
大檐帽帽徽,陆、空军的式样与八一军徽相同,即镶有金黄色边的红五角星,正中嵌金黄色“八一”字样,缀于帽墙正中。海军帽徽为桃型,以“八一”军徽为主体,藏蓝色底衬以银灰色铁锚,缀于帽墙与帽瓦之间。1951年,空军帽徽改为与本军种军徽样式相同,即天蓝色底衬以“八一”军徽和金黄色飞鹰双翼,缀于帽瓦正中。
50式大檐帽装备没过多久,因部队普遍反映戴大檐帽行军作战中穿雨衣戴斗篷很不方便,而且成本也高,相当于三顶单帽。1951年初总参谋部确定,从当年开始,陆军干部、战士的大檐帽陆续改为解放帽(四九年式单军帽),女军人改戴无檐软帽,大檐帽留作礼帽用。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同时装备55式军衔服装,三军男军官均戴大檐帽。55式大檐帽是我军大檐帽的全盛时期,品种多,质量高。按级别分元帅、将军、校官、尉官,按军种分陆、海、空军,按服装系列分礼帽和常服帽(夏帽)。
将、校官礼服大檐帽:礼服只有一种帽,男军官为大檐帽,女军官为无檐帽,因此礼服大檐帽正式名称为礼帽。陆军帽顶为海蓝色,帽墙将官为正红色,校官为海蓝色,帽瓦上、下边缘有正红色牙线;海军帽顶帽墙均为藏青色,帽瓦上、下边缘有白色牙线;空军帽顶为海蓝色,帽墙将官为天蓝色,校官为海蓝色,帽瓦上、下边缘有天蓝色牙线。三军将军的礼帽有金属丝帽带,帽徽周围绣金色松枝叶;校官礼帽有黑色帽带。均为金黄色帽钉,黑色帽檐。用料:将军为纯毛华达呢,校官为纯毛哔叽。
大元帅、元帅礼帽与陆军将官相同。
三军尉官礼服男军官也配大檐帽。但尉官礼服没有普遍装备,只配发了少数涉外人员
55式陆军将官礼服和常服大檐帽。
文工团员、体工队员礼帽:颜色按军种区分:陆军帽顶、帽墙均为棕绿色,帽瓦上边有正红色牙线,下边有本色牙线;海军帽顶夏季为白色、冬季为藏青色,帽墙藏青色,外围黑色纱带,帽瓦上、下边缘有白色牙线;空军帽顶、帽墙均为棕绿色,帽瓦上边有天蓝色牙线,下边有本色牙线。陆、海、空军文工团员、体工队员礼帽均有黑色帽带,金黄色帽钉,黑色帽檐。
常服大檐帽(元帅,三军将、校、尉官夏帽):大元帅、元帅、陆军将、校、尉官大檐帽为棕绿色,帽瓦上边有正红色牙线,下边有本色牙线;海军夏季将、校、尉官大檐帽,帽顶为白色,帽墙为藏青色,外围黑色纱带,帽瓦上、下边有白色牙线;空军将、校、尉官大顶帽,帽顶、帽墙均为棕绿色,帽瓦上边有天蓝色牙线,下边有本色牙线。大元帅、元帅、将军大檐帽为金属丝帽带,校、尉官为黑色帽带。帽檐均为黑色。用料:元帅、将军为纯毛哔叽,校官为榨蚕丝织物,尉官为棉斜纹布。
55式大檐帽帽徽为圆形,陆军主体为带金黄色边的红五星,中间有金黄色八一,外围为金黄色齿轮麦穗;海军在八一五星后面加压金黄色铁锚图案;空军在八一五星后面加压金黄色飞鹰两翼图案。帽徽底衬陆军海蓝色,海军黑色,空军天蓝色,缀于帽墙正中。
55式军服装备后不久,就酝酿作些调整。1958年7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关于修改服装制式的决议》,把陆、空军士兵的船形帽改为解放帽,军官大檐帽作为节日、外交等场合佩带肩章时戴用,平时也改为解放帽。帽徽大小亦作相应的改变。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同时废止大檐帽、女无檐软帽、水兵大顶帽,全军干部战士统一戴解放帽。
65式军服装备后,经过几年的实践,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军内外对海军服装意见较大。普遍认为65式海军服过于单调,颜色和式样与国际通用的海军服装相差较远,不适应舰艇部队特点。
1972年3月18日,海军党委向军委叶剑英副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报告请示批准海军改变服装,恢复1965年以前的上白下蓝、全蓝服装,战士恢复水兵服、水兵帽,干部恢复大檐帽。1974年5月1日,海军进行服装改革:恢复大檐帽、水兵服。同时全军女军人换发裙服、无檐帽。这次部分改动的军服被称作“74式军服”。
74式军服一经亮相,立刻得到军内外广泛好评。特别是海军,当时真是神气之极!
一位在湛江服役的老海军在他的博客里谈到了当年换装的情景:“换装那天,湛江市天晴气朗,万里无云,干部们脱下历时九年的灰军衣,穿上了上白下蓝的干部服,戴上军官大盖帽,个个神气之极。整个营区沸腾了。盛装的军人们对着玻璃窗自我欣赏着,认真细致地互为战友整理军容……
74式海军大檐帽样式与55式相同,不同的是配当时全军统一的全红五角星帽徽。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几年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改革我军体制单一、样式呆板、面料落后的服装势在必行。中央军委1984年1月批准服装改革方案,计划在1985年装备部队,定名为“85”式军服。1985年5月1日,全军更换85式军服。
85式陆海空军干部(军以上)大檐帽。此为1984年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式服装,在实际穿用时,帽饰带改为银灰色。
85式服装主要特点是取消红领章、红五角星帽徽,恢复以“八一”军徽为主体的圆形帽徽,全军干部、男战士戴大檐帽,女战士仍戴无檐帽。
大檐帽有黑色硬塑料帽檐。干部大檐帽为宽帽墙,帽瓦前部比55式大檐帽加高;帽墙外有人造丝织带,织带颜色按军种区分,陆军正红色、海军黑色、空军天蓝色;帽瓦上边有军种牙线,陆军正红色、海军白色、空军天蓝色;帽饰带均为银灰色人造丝编织带。陆、空军战士大檐帽为窄帽墙,帽风带为黑色人造革。
各军种干部、战士大檐帽帽用料和颜色,与各自的夏服上衣相同。陆、空军草绿色,海军藏蓝色,另加白色帽套。营以下干部、战士为三元混纺布,师、团职干部为毛涤混纺凡立丁,军以上干部为纯毛凡立丁。1986年起,团职以上干部增配马裤呢大檐帽,用料和颜色均与各自冬服上衣相同。师团职为毛涤混纺马裤呢,军以上为纯毛马裤呢。
大檐帽帽徽与55式相同,为圆形,中央镶嵌“八一”军徽,外围为金黄色麦穗和齿轮,帽徽底衬陆军海蓝色,海军黑色和金黄色铁锚,空军天蓝色和金黄色飞翅。帽徽的缀钉部位与55式不同,缀于帽瓦正中。